為了那可愛的家

 
    年少時的我們,從毛頭小怪長成血氣方剛青年,不斷學習、成長茁壯之際,資源多是來自父母單方面供給,階段性最大的目標或生活重大考驗可能是聯考、會考或基測。人際關係上,開始初嚐戀愛的滋味,有過幾次青澀抑或心碎的愛戀,另也經歷和父母間的重大衝突或叛逆期。在這階段,對家庭的概念或許是較為模糊的,彷彿在學校表現優異、當了班長、考前幾名,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就,眾人稱羨了。
  
    此時的自己,希望父母能多給些自由。對於父母的許多殷切叮嚀,時常感到不解與困惑,認為是操心過度、想太多。

  「為什麼總這麼放不下心?」
  「可以不要干涉我的交友嗎?」
  「爸媽為什麼總這麼現實呢?」

    後來找到心儀另一半,有情人終成眷屬,結婚典禮辦得盛大隆重,在眾人祝福下成了家。但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,能否從此就幸福快樂?想起姊妹淘曾提起的婆媳問題,及小時候母親的點滴埋怨,父母也為此多次爭執。但自己和準婆婆日常總談笑風聲,應不會有類似問題才是?!

  隨著孩子出生、為人父母後,漸漸發現年幼時,爸媽的那些,那些當下無法領會及認同的話,竟不自覺在心中衍生,對孩子說出同樣的叮嚀。這些話,彷彿隨著時間的催化及角色的轉變,被賦予了另一層解讀和意義。

  俗語說:「養兒方知父母恩」,當了父母才體會自己爸媽當時的用心,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了。

      原本信誓旦旦不知婆媳、妯娌問題為何物,也在喜獲新生兒後產生了變化。想起和先生前幾天的爭執:

  「妳不尊重我媽!」
  「你才不尊重我媽!」
  「早黑掉、早解脫吧。」

  面對這種紛紛擾擾千百年的問題,依舊是無法倖免。「還是及早安排明年過年到公司值班工作吧。」身為職業婦女,尚有如此擋箭牌,若是專職家庭主婦,重責大任可是難以藉故拒絕的。

  婚姻的意義是什麼?共組新的家庭是什麼概念?要不要生孩子?可能遇到哪些問題?和以前生活會有什麼差別?成家後的我們,發現這竟是如此龐大的課題。且無論在學業、工作、經濟上有了什麼卓越的成就,我們可能還是不懂得怎麼和生命中的至親相處、尊重、互相珍惜。

  媽寶、虎媽、疼某大丈夫、豬隊友、逆媳、沙豬、剩女、敗犬、外遇、第三者、婚內失戀、中年危機、空巢期、卒婚……。許多反應關係間問題、經包裝後成為時下流行的詞語,躍身在媒體、網路、偶像劇,引發千萬共鳴。不是因為新鮮,而是這些名詞的案例,實實在在、層出不窮地出現於每個世代,是家家戶戶都可能經歷的問題。

  打從男女互誓共結連理開始,一個家庭的生命週期齒輪,就悄悄開始轉動。共同經歷孩子的出生,寶寶從一刻離不開主要照顧者的黏膩,初次踏入幼兒園的徬徨哭泣,到交了朋友,開始重視同儕關係,甚至青春年少的叛逆。

  一個小家庭的茁壯需要年少夫妻扛起責任,也需要彼此原生家庭的放手祝福及信任。接下來孩子離家唸書、工作,甚至開始另一個小家庭成形時,該如何迎接空巢期,調整伴侶關係,互相陪伴走完接下來的人生風景?上述過程中,個人角色隨著時間環境流動改變,迎來層層不同挑戰,家庭間關係自然也會有多元層次的變化,看似簡單的遞嬗,即便是至親,我們又多有信心過程能沒有遺憾、一切完滿呢?
  
    「家庭,不會是毫無瑕疵的天堂」。並非所有家庭都是暴風雨中的闢護地,也可能是試煉之地,抑或修羅場。關係出了問題更非利刃一劃,即能清楚切割;但即便是剪不斷、理還亂,也期盼能在一次次的修復、整理之中,更認識自己,並勇敢付出。

    為了那可愛的家。
為了那可愛的家 為了那可愛的家 Reviewed by 許書華醫師 on 7月 17, 2019 Rating: 5

沒有留言:

技術提供:Blogger.